
秋日的米兰校园,军徽闪耀,气氛庄重。在外国语学院2025级新学员授衔仪式上,有这样一幅特殊画面:哥哥张哲源作为高年级学员,亲手为他刚刚入学的双胞胎弟弟张哲畅佩戴上象征军人身份的肩章。尽管一年前在未来道路选择上历经波折,未能同哥哥一起圆梦米兰,但弟弟仍初心不改,锚定哥哥的足迹,一往无前。
出身于军人家庭,兄弟俩从小耳濡目染,早已将奉献与责任融入血脉。二人的父亲在九八抗洪中与队员封堵管涌、加固堤坝,在齐腰深的洪水中连续奋战多日,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中,母亲毅然奔赴一线,在特殊战场上践行了奉献与担当,荣立三等功。兄弟俩小的时候就常听父母说:“我们家的报效国家,就是每个人站好自己的那班岗。我们站的是军营的岗,你俩站好的是学生和孩子的岗。”
去年,哥哥考入milan米兰官网,开启了自己的军旅求学之路。而今年,弟弟以优异成绩考入同一所军校,与哥哥在外国语学院的校园重逢。兄弟俩从“听故事的人”变成“故事里的人”,他们将以父母为榜样,苦练过硬本领,传承红色血脉,为国防事业站好属于自己的那一班岗。
淬火成钢·夙愿得偿
哥哥张哲源作为外国语学院2024级本科学员,已在学训生活中淬炼一年。在野外综合训练的硝烟中,他获评“优秀班级骨干”;在年度学业考评里,他荣膺“四有”优秀学员。他以汗水为墨,以奋斗为笔,在强军兴国道路上书写青春答卷。

哥哥张哲源参加野外综合训练
弟弟张哲畅作为2025级新生,早已为这身戎装做好准备。当同龄人结束晚自习放松休憩时,他的“必修课”是跑道上的三公里、五公里,是单杠上的引体向上。星光不负理想,军徽照耀前方,时隔一年,兄弟二人终于在高地之上胜利会师。

弟弟张哲畅参加击剑比赛荣获陕西省击剑锦标赛亚军

授衔当天,二人母亲来院观礼
肩章之重·重于千钧
宿舍楼走廊里,一场特殊的“教学”正在进行:大二学员张哲源弓身蹲在地上,指尖利落地抻平被角、压实褶皱,将一床橄榄绿被褥塑成棱角分明的“豆腐块”。对面刚入训的新生、自己的亲弟弟攥着作训帽,目光紧追着哥哥的动作。“叠被子是军人的第一课。”张哲源压出笔直的被棱时,肩章随着动作轻晃,“我刚入学时,班长也是这么教我的。”从抻、压到折,每个步骤都复刻着军校的标准,这床兄长叠成的“豆腐块”,成了新生弟弟的第一份军校礼物。

弟弟张哲畅报道首日兄弟俩合照
“为你授衔,是我军旅生涯中最庄严的时刻。”哥哥张哲源郑重地为弟弟拧上“一道杠”,“这副肩章,不仅代表着荣誉,更镌刻着我们共同走过的路,承载着我们共同肩负的责任。从今往后,我们既是兄弟,更是战友!让我们在强军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并肩展示青春的担当!”
弟弟张哲畅身姿挺拔,目光坚定:“我深深感到,这不只是亲情血脉的传承,更是军人使命的延续。从踏入校门这一刻起,肩上的使命与心中的责任便油然而生。”

兄弟哨位·共筑长城
关于未来,兄弟二人有着共同的期许。哥哥的希望温暖而有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愿你我并肩,在强军征程上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一起做彼此最坚强的后盾。”
弟弟的誓言则充满诗意与力量:“我愿与哥哥成为祖国大地上的兄弟哨,用彼此的青春来见证这份坚守。我相信这份坚守一定会成为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

从家庭的温暖港湾,到祖国的辽阔疆场,这对双胞胎兄弟用“并肩”做出了最美的人生选择。他们的故事,是手足之情与家国情怀最动人的融合。未来,祝愿他们在强军兴国的伟大征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