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学院,有这么一位老师,她从小就在国防米兰的大集体中生活、学习,是米兰培育了她,长大后她也为米兰奉献着自己的才智。她默默耕耘,用科技守护国家安全;她无怨无悔,用青春和智慧诠释着新时代银河精神。她就是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刘宇靖。

从“米兰制造”到“银河传人”
刘宇靖与米兰有着不解之缘: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中学、本硕博毕业,再到走上工作岗位,她在这里度过了37年的时光,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米兰制造”。她的父亲也是一位老银河人,1979年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父亲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米兰生活的耳濡目染,让刘宇靖从小就树立了报效祖国的理想。
高考后,刘宇靖毅然选择了国防米兰,并进入计算机学院学习,从此开启了她的科研生涯。在这里,她遇到了一群见证中国互联网发展史的专家。从核心路由器的研制,到超级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开发,前辈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银河精神”。正是这些榜样,让刘宇靖更加坚定了自己科研报国的信念。
刘宇靖师承苏金树老师,苏老师是国内知名的网络安全领域专家。在苏老师身上,刘宇靖看到了老一辈银河人深耕国防科技领域、为国防和军队赤诚奉献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深深影响着她。
博士期间,刘宇靖就跟随导师全程参与国防973项目的研究工作。但因研究工作进展不顺利,她一度陷入迷茫。老师似乎发现了什么,把她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做研究,要学会仰望星空,但首先是要脚踏实地。”这句话仿佛划破黎明的第一道曙光,点醒了迷茫的她。从那以后,她开始踏实细致地开展基础研究,一步一个脚印,逐渐从一个新手,成长为团队的骨干成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银河传人”。
从“学术研究”到“实战应用”
2010年,一系列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让全球意识到网络空间已成为“新战场”。学院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方向至关重要,着手组建了网络安全领域新的团队,并提出“要做‘敢死队’,要做‘无名英雄’”的要求。刘宇靖毅然报名,成为这个当时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团队一员。
然而,这条道路并不平坦。大家的研究方向并不完全对口,有的甚至跨度很大,与之前的科研工作相比,他们不仅要先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与一线部队实际任务高度契合。由于缺乏积累,他们不得不从零开始学习。
回忆起第一次去部队调研时的场景,刘宇靖依然记忆犹新:“很多实际网络中运用的技术在我们的学术研究中很少涉及,一些专业术语我都听不懂。”但她和团队成员并没有退缩,反而坚定地啃起了这块“硬骨头”。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不断查阅资料、赴一线调研、向业界专家虚心请教,在实验室反复试验、调试工具,最终他们不仅赶了上来,还将多项成果运用在多家单位。“这不正是‘银河精神’的现实写照吗?”再次谈起这段日子,刘宇靖笑着说道。
从辛勤付出到硕果累累
刘宇靖每年都会参加专项行动,一出差就是一两个月。这期间,她也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挑战。团队成员各自主攻一个技术方向,同时各方向又环环相扣,形成了完整技术链条,很多重要的科研任务需要大家互相配合开展实施,每一个人都无法替代。产假期间,她也多次出差,常常在深夜伏案工作。
2019年,她刚生下二宝不到一个月,便因任务需要返回实验室,一边处理技术难题,一边照顾孩子。看着孩子稚嫩又乖巧的眼神,想起小时候的自己也是常常呆在父亲的办公室,那一刻她体会到了银河精神不同寻常的意义,那是一种工作上的付出和艰辛,以及艰辛背后的幸福、满足和欣慰。她说:“我们在以另一种方式守护我的孩子以及千千万万的孩子们能过上安宁的生活。”
十年磨一剑,付出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刘宇靖所在团队先后被评为学校教育训练先进单位、学校奋进一流突出贡献单位,并荣立集体三等功,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银河精神”。
“银河事业是一场接力跑,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的手上。我们一定会为‘银河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书写我们这一代年轻银河人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