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的身影总在“幕后”,他们的脚印总在“后方”。他们以日复一日的坚守筑牢底气,看似默默无闻的付出里,藏着不凡的担当与力量。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两位可爱的“保障人”,读懂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微光。
人物故事一
舌尖上的“守护者”
清晨五点半,校园还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服务保障中心饮食质检员梅钟月,已背着采样包走进食堂,开始她日复一日的食材抽样工作。六点整,第一批食材将准时送达,她必须在三个小时内完成所有检测并出具报告。四年来,几乎每一个这样的凌晨,她都坚守如初。
近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饮食保障工作,将其作为服务师生员工、保障战斗力的关键环节。作为后勤系统的代表,梅钟月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学校饮食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

从“新手”到“行家”:以专业赢得信任
2021年,为强化饮食安全保障,学校正式设立食品检验检测站,配备先进专业设备,设立专职质检岗位,严把食品原材料“入口关”。刚从某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的梅钟月,放弃家乡优越的环境,怀揣未尽的军旅梦想扎根长沙。“虽然不能在一线服役,但能为国防事业出一份力,也是一种圆梦。”
初入岗位,梅钟月面临巨大压力。80多种食品快速检测试剂盒,各类专业仪器如氮吹仪、农药残留速测仪等,都需在短时间内掌握原理并独立操作。她深知,“每一份检测报告,背后是成千上万师生的健康安全,不能有半点马虎。”
那段时间,她全身心投入业务提升:白天钻研法规、实操仪器,晚上深挖专业教材、整理技术笔记,几乎将所有时间精力都倾注其中。她还主动向长沙市市场监管局的专家请教,参与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食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流程》,优化抽检类别与频率,建立系统化的抽检、公示、整改和档案管理制度,推动实现从抽样到结果应用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梅钟月迅速从“新手”成长为同事眼中“问不倒”的“行家”。无论是日常检测还是应急保障,她都能在关键时刻独当一面。2023年夏季,学校组织新学员开展野外综合训练,梅钟月临时受命,携检测设备奔赴50公里外的某训练场。在简陋的帐篷中,她顶着高温完成一批批食材检测,保障了一线官兵的饮食安全。返校后,同事笑她“脸黑了一圈”。她却说:“亲眼见到学员们不畏艰难、刻苦训练的模样,让我更加明白——我们守护的不是普通的餐食,而是国防事业的‘能源站’。”
4600余批次抽检,拦截26次不合格产品,食材抽检合格率达99%以上……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梅钟月用严谨与专业守护饮食安全的有力诠释。“食品安全无小事,不能有丝毫侥幸。”梅钟月这样形容她的“战场”。
“黑脸”与“红脸”:刚柔并济守护舌尖安全
生熟刀具必须严格区分、冰箱食材需覆膜贴标、食品添加剂“三专”管理、储物离地离墙须合规……梅钟月一上岗,便严肃强调各项食品安全规范,这让一些习惯凭经验操作的老师傅一时难以适应。
“一开始也有人不服气。”梅钟月回忆道,“觉得我太较真,小题大做。”每日抽样检测完成后,她会去各个食堂后厨“巡查”。长沙校区一、三号院的所有食堂,都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看到问题当场就记,绝不留情。”同事朱洁笑着说。有一次,一位厨师因未清洗鸡蛋被她指出,老师傅嘟囔着:“我在家做蛋炒饭,鸡蛋也从来不洗。”梅钟月找来食品安全条例,耐心解释蛋壳可能携带沙门氏菌的风险,最终让对方心服口服。
“食品安全是底线,在原则问题上我从不妥协。”四年来,在《现场监督笔录》中,她累计记录并督促整改食安隐患数百项,对存疑食材坚持复测,一旦发现阳性样本立即依法依规处理,防止不合格食材流入食堂。她还积极推动建立第三方检测机制,累计完成1100多组法定检测样本,实现校内快检与校外法检“双保险”,提升了食品安全检测覆盖面和结果公信力。

严格把关的同时,她很快意识到,单靠少数人的抽检力量有限,必须从源头强化食堂的主体责任意识。“处罚不是目的,形成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才是关键。”于是她转变工作方法,将切入点聚焦于食堂经理与学校监管人员。一方面,推动食堂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培训,通过鲜活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其重要性;另一方面,主动邀请食堂经理共同参与日常巡查,对问题实行闭环管理。
这套刚柔并济的工作方法逐渐起效。食堂工作人员的心态与行为发生明显转变——从以往的被动接受检查,转变为自觉遵守规范。“工作要严格要求,但私下我非常尊重这些老师傅,他们经验丰富,只需要转变观念。”梅钟月感慨道。
除了日常检测,在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障现场,也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今年五月份,学校举办“味聚高地上 食在四方坪”美食节,数十家“网红”小吃商户入驻设摊。为严守食品安全底线,梅钟月扛着设备全程跟踪保障,逐户全品类进行抽检留样,直至深夜确认所有样品均合格后才放心离开,确保了美食节食品安全零风险。
从个人成长到领域完善: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
当许多人还在梦乡,梅钟月已进入工作状态。遇上冬天下雪,清晨天暗路滑,连人带车摔倒是常事,但她总是第一时间护住采样箱里的食材,准时赶到检测站,从未耽误工作。
在学校每一个角落,都有像她这样默默奉献的力量,那些鲜少被目光聚焦的地方,就是支撑着国防事业稳步推进的“大后方”……随着学校后勤建设的不断推进,多个食堂旧貌换新颜,梅钟月也全程参与并见证了学校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日益完善。
“她善于发现问题、思考根源,并能持续改进工作方法。”服务保障中心领导如此评价。有一次,她发现快检结果存在异常,但将同一批次食材送至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后,最终判定结果却为合格。为何检测结论会出现偏差?带着这一疑问,梅钟月开始溯源排查,最终发现是因为部分快检试剂只笼统针对检测大类指标,导致灵敏度不足。她与同事迅速调整采购标准,选用能覆盖更细指标的检测试剂,显著提升了快检结果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2023年,学校后勤保障部门迎来一项重要的卫生安全任务——申办军队卫生许可证。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全校师生员工的饮食健康,更是对学校后勤保障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面对数千份文档材料,梅钟月再次展现出一名保障人的专业素养和严谨作风。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她加班加点,与团队一起,对每一份材料进行反复推敲、精心打磨。从数据核对到文字润色,从格式规范到内容优化,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确保每一份材料都经得起检验。在她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学校所有食堂均顺利通过审核,获得军队卫生许可证。
如今,学校食品安全快检规范化水平已跻身全军院校前列,成为同行交流学习的标杆,多次承接兄弟单位考察调研任务。每当外单位同仁前来参观学习时,梅钟月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流畅的逻辑表达,将快检流程、创新做法娓娓道来,赢得大家的认可。因表现突出,她先后获评服务保障中心“先进工作者”、管理保障部“最美家人”等荣誉。

生活中的梅钟月积极开朗、热爱运动,乒乓球、游泳、滑板、攀岩样样精通,曾获学校军事体育运动会羽毛球教职工组冠军,实现管理保障部“管保杯”羽毛球赛女子单打四连冠。同事常开玩笑:“打雷下雨都拦不住小梅打球。”她却认真地说:“锻炼好身体,才能以更好状态投入工作。”
“强军事业不只在沙场,更在每一个平凡岗位的坚守。”梅钟月说,“我的战位就在这里,要确保每一位师生员工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这个27岁的姑娘,身上既有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又有着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担当,在后勤保障的隐形战线上,她正努力绽放另一种光芒。
短评
坚守平凡 铸就不凡
服务保障中心主任 焦少平
服务保障工作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的重要支撑。它既要提供优质可靠的物质保障,更致力于打造温馨便捷的暖心服务。同时,还要主动融入学校大思政育人体系,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提供坚实保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无论是饮食保障、被装供应,还是营房建设、招标采购,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细节都彰显着服务保障工作不可或缺的价值,需要每一位服务保障人用心、用情、用力坚守与奉献。
梅钟月作为学校饮食质检员,长期坚守在饮食保障一线。每天凌晨5点,她便奔赴自己的“战场”,以严谨的态度和专业的技能,对食材进行抽样检测,筑牢了全校师生员工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她不仅是舌尖上的“守护者”,更是服务保障队伍的杰出代表。她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诠释了服务保障工作的价值与温度,生动践行了“主动服务、精细服务、全面服务、高效服务、创新服务”的服务理念。先进就在身边,榜样引领前行。每一位服务保障人要牢固树立“在平凡中追求卓越,在点滴中彰显担当,在坚守中书写荣光”的理念,用平凡书写不平凡,为学校的建设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舌尖上的安全是官兵健康的坚实基础,而通信畅通则是备战打赢的重要支撑,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奉献热血青春,用凡人微光书写着强军担当……
人物故事二
外线班的“温柔”力量
在milan米兰官网教练勤务营有这样一位班长,他能把班集体拧成一股绳,他是战友们的“主心骨”,在他身上有许多闪闪发光的特质,他就是通信连外线班的高亚楠班长,大家亲切地称呼他“楠哥”。
永远都有不怕苦的“力量”
“你歇会儿,我来。”这是在外施工时楠哥常说的话。记得假期在地下通道摸排线缆,积水没到脚踝,脚下全是淤泥和垃圾,新同志弯腰弄了十分钟线就有点打退堂鼓。楠哥看到后直接把工具拿过来,说:“你歇会儿,我来”,就走进了最深处。等他出来时浑身是泥点,却笑着说:“搞定了。”还有一次布放光缆,他毫不犹豫地钻进狭窄的天花板。不管环境多艰难,只要他在,大家就安心。原来,好班长从来不是站在一旁指挥,而是永远第一个带头干,永远都不怕苦。


永远都有细心的“力量”
每次修电话出发前,楠哥总会叮嘱大家检查工具、确认地址,语气不算严厉却透着稳妥。收工时他也从不含糊,会缠好线缆、清理碎屑、复原现场。生活中的他同样细致:打扫卫生时,会把杂乱的椅子摆放整齐;机房维护时,会把零件、文件按类别归置得井井有条。原来,好班长从来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应付,而是用这份细心,给我们树立了最实在的榜样。

永远都有暖心的“力量”
楠哥的严厉,从不是冷冰冰的苛刻,而是藏着细水长流的温柔。退伍晚会排练时,列兵薛凯凯带病参加,楠哥发现他满头大汗,得知发烧后当即带他去医院。回来后,楠哥时常提醒薛凯凯按时吃药,别硬撑。几天后,薛凯凯又元气满满,笑着说:“我找楠哥聊了聊,烦恼都消失了”。生活里,谁有心事都愿意找他倾诉,他总能三言两语解开疙瘩。原来,好班长不是只有严厉,而是严厉中带着暖心,用暖心打开我们内心的窗,成为照亮我们的光。

永远都有耐心的“力量”
第一次独立主导45部话机安装任务的薛凯凯有些手足无措,在各个房间慌忙穿梭。楠哥看在眼里,开口道:“我在旁边看着,你练练手。”楠哥并未直接示范,而是耐心等他安装完,再逐条指出问题。薛凯凯跟着提示改进操作,速度越来越快。楠哥鼓励道:“谁都有第一次,别着急。自己干的活儿一定要心中有数。”原来,好班长干工作不是靠急出来的,而是有稳住全场的耐心,面对困难从容不迫,给足大家安全感。

永远都有担当的“力量”
机房里,楠哥对着故障单逐一核实,眉头微蹙。“班长,你会有压力大的时候吗?”他温和地笑着说:“当然有,我习惯用跑步释放。我是班长,不能把负面情绪带给你们。我希望咱们班不仅能把活儿干漂亮,更能像一家人一样。”说完,他又低下头圈出明天的任务。原来好班长不是天生的“铁人”,而是把所有人的担子都悄悄往自己身上挪了挪,将那句“有事我来扛”融进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一个好班长,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能用无形的“力量”,把平凡日子过成战友心中的“光”。“他”或是“她”,是业务上的标杆,是生活里的亲人,是任务前的靠山,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始终有方向、有力量。下好工作一盘棋,鼓足发展一股劲,凝聚团结一条心,树立作风一身正,携手温暖一家人。愿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能有这种“力量”,既做合格的好战士,更能成长为靠谱的好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