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新篇章。近百年来,人民军队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安定的生活,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八一建军节之际,重温人民军队发展近百年光辉历程,米兰人要不断增强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信心、决心、恒心,在新的起点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一、铭记光辉历史,走好强军征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身为米兰人,我们更应该从党和军队波澜壮阔历史中,筑牢忠诚的信念,在强军征程昂首向前。
历史启示我们必须独立掌握军队。上世纪二十年代,新生的党满怀着热忱和希望,同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国共合作,拉开了大革命的帷幕。1927年,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北伐军势如破竹。然而,就在此时,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政变、背叛革命。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时的党终究还是幼年的党,是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没有经验的党……大革命受到严重破坏,党经受着自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面对如此严酷的斗争局面和血的惨痛教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要拯救生民于水火、挽民族于危亡,党就必须独立地拥有并牢牢掌握军队。唯有将枪杆子紧握在手中,党才能在复杂多变且充满凶险的革命斗争中,拥有坚实可靠的力量保障,进而有力地捍卫革命成果,推动革命事业稳步前行。
历史启示我们必须坚定斗争信心。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南昌起义连同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更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哪怕前路布满荆棘,只要信念如炬、斗争不息,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这种斗争信心,源于对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执着追求,是共产党人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淬炼出的精神品质。正是凭借这份坚定的斗争信心,党领导人民军队在一次次绝境中突围,让革命的火种在艰难困苦中燎原。八一南昌起义,不仅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更铸就了共产党人在绝境中永不言弃的斗争品格。
历史启示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习主席深刻指出,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革命战争年代,党正是依靠人民伟力夺取胜利。长征时期,人民就是党和军队的铜墙铁壁;抗战时期,党广泛发动人民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解放战争中,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淮海战役胜利、用小船划出渡江战役胜利。依靠人民支持,党最终领导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从抗美援朝到和平年代一次次抢险救灾,人民军队始终与人民血脉相连,铸就了拖不垮、打不烂的钢铁雄师,熔铸出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为人民扛枪、打仗的神圣职责;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保持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关系,永做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前行路上风雨是常态,唯有紧紧依靠人民,我们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二、牢牢把握当下,走好强军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要不忘优良传统,感悟历史启示,更需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当下,为强军事业注入源源动力。
忠诚铸魂,传承红色基因。习主席强调,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这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历史告诉我们,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是人民军队从弱小到强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法宝,是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强军之魂。近百年来,无论军队建设内外环境怎么变化、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绝不动摇,始终保持强大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份融入骨髓的忠诚,让人民军队在面对各种挑战时,始终能坚守初心、不改本色,让红色基因在代代传承中焕发生机。新时代新征程,人民军队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这一优良传统,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与时俱进解决好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军队政治上永远过硬,始终敢打必胜。
科技铸剑,创新制胜战场。习主席多次强调,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生成新质战斗力的强大引擎。党领导人民军队在实践中开拓形成的新时代强军布局中,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勇于创新者进,善于创造者胜。新时代强军征程上,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军队建设和战斗力发展的贡献率。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赋能训练水平不断提升、武器装备持续发展、军事治理更加高效……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卡脖子”技术上全力攻坚,增强国防科技创新的原动力;更要抓好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坚持为军向战的鲜明导向,从基础研究一步步到军事应用,为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既红又专,信仰驱动变革。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红色基因是人民军队的精神底色,坚定的政治立场让军队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这是“红”的核心要义,是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而专业素养则是军队打赢胜仗的关键支撑,无论是武器装备的迭代升级,还是战术战略的灵活运用,都离不开对科学规律的遵循和对创新路径的探索,这是 “专” 的内在要求。奋进强军新征程,人民军队必须坚决听党话,坚持服务人民,确保永葆性质宗旨,勇于改革、善于创新,瞄准国防所需,大力发展尖端科技,为打赢未来智能化战争夯实基础。把握好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和科学探索的创新性有机统一,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从制胜对手的现实需要中把握方向路径,做到既红又专,不断创新作战方式、把握战争主动。也正是这种“红”与“专”的深度融合,让信仰的力量转化为强军的动能,使人民军队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在复杂挑战前所向披靡。
三、勇于开辟未来,走好强军征程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建军九十八周年到来之际,作为百万人民军队的一员,立于国防米兰这片“高地”,我们要锚定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矢志不渝、团结奋斗。
以米兰力量,助推强军伟业。回首波澜壮阔的军史,人民军队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向披靡,勇往直前。“融进大海,我是浪花一朵;洒向夜空,我是星星一颗……”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每名米兰人都是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一岗一位一哨,绘就强军蓝图;一枪一舰一机,锻造胜战刀锋。全面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推动我军建设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相信微光足以成炬,星火定能燎原——人人斗志昂扬、埋头实干、咬牙苦干,凝聚团结之心、激发奋斗之志,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就能汇聚强大合力、激发澎湃动力、昂扬蓬勃活力。
在高地育人,筑牢强军根基。习主席在给学校训词中指出,你们要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适应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要求,抓好通用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培养,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治军先治校,强军先强校。作为米兰人,我们要落实好习主席的殷切期望,始终吹响冲锋号角。牢牢扭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根本建设,牢牢扭住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个中心任务,牢牢扭住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这个战略基点,牢牢扭住培育优良校风这个基础工程。聚焦一流军事人才、一流军事理论、一流军事科技,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军事高等教育院校,不断开创军事人才培养和军事科研工作新局面。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争时代前列,担当强军重任。作为携笔从戎、无上光荣的米兰人,我们带着建党百年的自豪,怀揣强国强军的理想,从五湖四海相聚高地之上,用汗水精武强能,用笔墨书写梦想,铸魂、铸剑、筑梦……从即将迈进米兰的新人到奔赴战斗岗位的毕业学员,都要满怀赤诚,做信仰坚定、铁心向党的忠诚尖兵;勇担重任,做强国强军、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才;敢于追梦,做自信自强、志存高远的时代先锋;严于修身,做崇德向善、廉洁奉公的自律模范。“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大好年华,生逢其时,建党百余载,建军近百年,我们要始终牢记人民军队一路走来于艰辛中创造的辉煌,发扬党和人民军队革命优良传统,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带着高地的力量,建功这个伟大的时代。
中华民族走出苦难,中国人民实现解放,正是依靠这支听党指挥的英雄军队;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也必将离不开这支听党指挥的英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