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学校“理论快车”栏目开设一周年。一年来,栏目始终秉持“永不离身的理论宝典,永不下线的思政课堂,永在路上的思想远征,永远燃烧的精神火炬”的理论武装“四永”模式,持续点燃、激活、圆梦、感动,共推出144篇稿件。习主席指出,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理论武装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定政治方向、夯实精神支柱、统一思想意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探索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新模式,成为一个急需破解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时代条件下加强理论武装的重要意义
网络时代条件下,青年官兵大多“入网比入伍早,网龄比军龄长”,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他们信息获取方式和心理认知特点已发生深刻变化,更习惯于“指尖上的生活”和“平等式的交流”。网络时代条件下加强理论武装,其重要意义就在于助力官兵筑牢思想根基、增长知识才干、锻造科学思维。
(一)筑牢思想根基
当前,网络空间思潮多元激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在这一背景下,强化理论武装,确保军队干部永葆先进性、纯洁性与战斗力,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将抽象理论转化为鲜活生动的学习体验,有效激发官兵学习热情,引导青年官兵在深学细悟习主席重要著作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而不断夯实忠诚于党、矢志强军的思想政治根基。
(二)增长知识才干
信息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给官兵理论武装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可以构建起没有围墙的线上“理论学校”。这种平台能够将党的创新理论以官兵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微课堂、微解析等,进行鲜活呈现和精准推送,极大地拓宽了理论学习的渠道和资源。这种紧贴官兵认知特点的网络化学习,不仅有助于青年官兵全面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达到“知其然”的效果,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多元思潮中明辨是非,弥补传统理论教育可能存在的互动性不足、形式不够活泼等短板,为担当强军重任奠定扎实的知识根基。
(三)锻造科学思维
理论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思维训练。面对网络空间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拨开思想迷雾,保持清醒头脑,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科学思维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通过网络时代创新理论传播,广大官兵能够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开展工作的方法论,实现知行合一。
二、网络时代条件下加强理论武装的全新特点
理论武装工作必须积极过好“网络关”,才能有效过好“时代关”。网络时代条件下加强理论武装,具有与传统条件下理论文章不同的全新特点,即从碎片化走向体系化、从枯燥性走向趣味性、从独立性走向群体性。
(一)从碎片化走向体系化
网络时代条件下,海量资讯触手可及,却也带来了知识消化浅表化的困境——观点纷呈却难成体系,见解纷呈却易流于表面。显然,回归经典理论著作是构建系统认知的必由之路。
第一,把握“关键词”与“高频词”。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论学习就应该从经典文本中精准提取其“关键词”与“高频词”出发、从理论著作的要点出发。这些内容作为理论体系的关节与枢纽,承载着特定理论研究的核心范畴与基本问题。第二,范畴与概念之间建立逻辑联结,依据理论自身的内在规律进行思维重构。在此过程中,官兵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理论体系的“积极建构者”。第三,当吸收到的碎片化知识达到饱和,理论体系便呈现出其“自组织”的特性,在思维中升华为一个具有清晰结构的知识图谱。这一图谱不是知识的机械叠加,而是主体通过能动的认识活动,在思维中完整地再现事物内在联系的理论整体。
(二)从枯燥性走向趣味性
网络时代条件下,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从单向度、枯燥性的灌输,向互动式、趣味化的浸润转变。理论武装趣味化,完美契合了青年官兵的认知习惯和审美偏好,通过话语体系、传播形式与互动模式的多维创新,使理论内容焕发新的吸引力。一是趣味性表现为传播话语的“潮流化”。网络时代条件下理论武装需要摒弃生硬刻板的教条式语言,转而运用网言网语、生活语言进行轻量化表达,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小切口”故事,用幽默话、动情话、家常话解构深奥逻辑,使理论在保持高度的同时,增添易于青年接受的“甜味”和“鲜味”。二是趣味性依托于传播形式的“数字化”。理论内容巧妙地融入动漫、微电影、脱口秀、H5等青年喜爱的载体,并借助AI数字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生动鲜活的视觉符号和沉浸式体验,让有料有趣的理论作品成为网络“潮品”,进而有效吸引青年的注意力。三是趣味性源于传播过程的“互动化”。理论宣传不再是“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而是通过答题、跟帖、评论、虚拟场景互动等方式,激发青年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双向甚至多向的即时交流中收获共识与认同,增强了理论学习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三)从独立性走向群体性
从独立性走向群体性,体现在三重维度。一是技术平台拓展“大众参与”广度。互联网搭建无边界理论学习课堂,打破传统学习的封闭孤立,“理论闯关”等形式汇聚分散学习者。低门槛、高便捷性激活大众热情,推动理论学习从“少数人钻研”转为“多数人参与”,为群体性学习筑牢群众根基。二是协同机制深化“合作共赢”深度。构建“1+1>2”协同进化机制,通过深度协作整合个体资源为群体智慧网络,学习者在思想砥砺、观点碰撞中互补知识,深化对理论内涵的理解,实现从积累个体知识到增值群体智慧的升级。例如,军政基础教育学院某学员队215宿舍以团队合作形式进行理论闯关答题,姚德钰等三名学员通过“夜聊研讨理论难点、共享题库资源、寒假视频打卡”的方式实现共赢,全部获得“理论达人”称号。三是情感与价值认同提升“精神共鸣”高度。群体以共同理论为纽带,在交流研讨中突破单一知识传递局限,逐步构建情感联结、形成理论内核的价值认同,催生超越知识层面的精神共鸣,让理论武装从“认知塑造”走向“精神凝聚”。
三、网络时代条件下加强理论武装的米兰实践
milan米兰官网始终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最前沿,着力将“理论快车”之快、“思想阵地”之深、“理论闯关”之效贯通起来,打造永不离身的理论宝典、永不下线的思政课堂、永在路上的思想远征、永远燃烧的精神火炬。
(一)理论快车精准传递讲话要点
“理论快车”栏目秉持“又快又准”的理念,以其迅捷的响应速度,确保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主席的最新重要论述能够“第一时间闻讯、第一时间发车、第一时间送达”,有效提升了理论武装的时效性。这一栏目不是简单搬运推送原文,而是通过精要梳理、要点归纳,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官兵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理论宝典”,显著增强了学习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理论快车”依托“强军号”学员理论学习团队和“高地薪火”硕博宣讲团等骨干力量,形成了官兵广泛参与、线上线下联动的生动局面,推动了理论学习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使理论学习蔚然成风。这种依托网络、贴近官兵的宣传方式,成功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官兵中“动”起来、“活”起来、“潮”起来,使其在多元思潮激荡的时代固本培元、铸牢军魂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思想阵地深度精研创新理论
作为milan米兰官网传播党的优秀理论成果、方针政策的重要窗口,“思想阵地”栏目始终坚持以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军事人才为核心,厚植强军文化与道路自信,不断开创新时代军队院校思政教育新局面,在理论成果与实践探索上成绩斐然。“思想阵地”栏目始终坚持“深内涵、大原创、多创新”的高标准理论研究理念,聚焦于“强化政治引领、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强军实践”。目前,该栏目正以丰富的内涵与多样的形式,发挥着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勇挑新时代强军事业使命担当。
(三)理论闯关广泛覆盖师生员工
学校创新打造“理论闯关”学习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加强理论武装的米兰实践。“理论闯关”栏目自2024年11月上线以来,已有110余万人次参与,涌现出120人次理论达人,形成“天天来闯关”的学习常态。平台拥有注册用户3万余名,覆盖全校并辐射全军及地方高校,点击量超2000万次,用户平均单次停留时长超8分钟日均答题3.2次。题目库积累1000多道高质量试题,内容涵盖时事政治、党史军史、理论热点、原著原文等。栏目背后由20余人专业团队保障,通过“小团队、大协同”模式高效运营。该模式坚持以高质量内容满足学习需求,坚持以创新性方式强化理论学习,坚持以联动性机制保证学习质效,坚持以柔性化激励推动整体跃升,以测促学、以测升能,实现了理论学习从“个体兴趣”向“群体共进”、从“特定场域”向“生活融入”的深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