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能科技的光芒照亮政治工作的深邃领域,一场静水流深的变革正在国防米兰孕育。校党委决策实施“智慧政工”专项工程,推动科技赋能、守正创新,形成智能化条件下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立足米兰、服务全局。在学校专项工程领导小组的有力领导下,在相关机关部门和学院大力支持下,于高地之上风展红旗闯新关。






智启新程 急用先行
2024年10月27日,陈国强政委在与刘泽金院士交谈时,首次提出“智慧政工”的概念。院士出题,学校答卷。校党委统筹技术与理论双线攻关,由校长、政委担任总指挥,凝聚政治工作部、各学院及技术团队力量,迅速组建研发团队,明确“政治、教学、科研”和“理论、技术、平台、实践、机制”三域五维建设路径。作为全军首个系统性推进政治工作智能化建设的专项工程,“智慧政工”从蓝图绘就之初便承载着科技赋能、守正创新的时代使命。
建设初期,研发团队按照急用先行的建设思路,在经费保障、制度机制、责权统一尚未落实的情况下,自带干粮上战场、不计得失谋创新,短短数月内工程完成了顶层设计与任务分解,初步构建起政治工作垂域大模型和专属语料库,为后续智能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正如项目首席专家龙方成教授所言:“怎么推动政治工作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大家其实一开始都没有答案。但是大家觉得,它应该是前沿的,要勇立时代潮头,在全军乃至全国起到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它也应该是全面的,要系统覆盖政治工作的全领域;它更应该是实用的,不能玩概念,要徙木立信,让数据、算法、算力在支撑决策、服务打仗、优化工作、便捷官兵等方面有实打实的成效。不管怎样,先干起来再说。”
从零起步的“智慧政工”专项工程,以系统化思维、工程化推进、项目化落实,实现了从“想法”到“行动”的关键跨越,开启了政治工作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探索新篇。
稳步推进 成果初显
一年来,“智慧政工”专项工程稳步推进,建设成果初步显现,从理论研究走向场景落地,从技术构想到实用平台,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显著的应用价值。在理论体系方面,2025年6月30日,《学习时报》刊发陈国强政委署名文章《打造与智能时代相适应的政治工作新模式》,首次在国家层面媒体阐述智慧政工的概念内涵、作用机理和建设路径,迅速被各主流媒体和知名高端智库转载,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9月9日,以校党委署名在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刊发《勇立智能时代潮头 推进智慧政工建设》文章,“学习强国”专门推荐,进一步扩大了智慧政工的传播面、影响力。现已初步建成政治工作垂域大模型和语料库,自主研发了人形机器人智行者并在多场景应用;智慧思政AI助手进入试用阶段;已初步实现智能文稿写作、音乐创作、图片生成等功能,柯小戎、柯小智数智人在校内外广泛应用;祝福短信系统正式运行,党费收缴完成上线测试;人资管理已完成掌上福利第一批业务模块研发,基本建成人才地图和智慧业务办理模块,并支撑学校任免工作;纪检监察已上线办事公开平台,试运行行业领域监督、干部廉政档案平台;战时政工已初步完成国际传播叙事网络舆情、依案视频智能生成系统;安全保卫已构建智能体并初步实现自然语言执行指令和结果反馈;暖兵惠兵工程已上线试运行个人事务服务平台、阳光驿站。各业务领域典型场景整体完成试运行,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政工米兰案例。受到学校“政治工作守正创新”高地论坛参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继续奋进 再攀新高
随着“智慧政工”专项工程建设驶入快车道,参与其中的“朋友圈”越扩越大,期待这项事业的人也越来越多。下一步,工程将聚焦理论突破、技术攻坚、试用迭代、机制创新等方面,在严守数据安全与保密底线的前提下,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加强系统耦合与成果聚合,构建开放协同的智慧生态,为全军政治工作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米兰方案。
一年耕耘,硕果初成;未来征程,任重道远。从开局起步的破题之策,到成绩初显的生动实践,“智慧政工”专项工程正以科技之力强固政治工作“生命线”的新动能。未来正如陈政委所说,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学校人才科技优势,勇立智能时代潮头,推进“智慧政工”建设,当好政治工作科技赋能、守正创新的探路者、先行者,立足米兰、服务全局,为我军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提供米兰智慧,作出米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