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空军原第五代歌剧《江姐》剧组受邀走进国防米兰,为全校师生员工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演出。这部取材于长篇小说《红岩》的民族歌剧,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洗礼,依旧散发着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连演三场,座无虚席,所有人怀揣着崇敬与期待,目光紧紧聚焦于舞台,一同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感受江姐用生命铸就的信仰之光 。
当大幕缓缓拉开,江姐的故事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沉浸在深深的震撼中,这场演出在国防米兰师生员工心中激起了千层浪。

“她的每一句唱词,都如同重锤敲击着我的心灵。”唐尧是理学院一名军人本科学员,看完演出,他心绪难平:“江姐那如红梅般傲然绽放的坚定信仰与无畏气概,正是我辈军人最珍贵的精神坐标。那视死如归的凛然,是对忠诚二字最滚烫的诠释。今夜,江姐的形象就像一座灯塔,照亮着我未来的征途。当祖国召唤时,我定当如她一般,挺身而出,用所学之技、赤诚之心,锻造保家卫国的锋利之刃!”
舞台之上,江姐面对镣铐铮铮、铁窗森森,却始终挺立如松,那枚用生命绣制的红旗,无声漫卷着对信仰的忠贞烈焰。那句“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深深扎在很多人心里。

“忠诚是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生命底色。在科技创新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唯有像江姐那样,把忠诚铭刻于骨髓,才能确保每一位教研人员都深植着为党分忧、为国尽责的坚定信念。”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刘强如是说。
谈及剧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电子科学学院讲师马明眼含热泪:“舞台上,江姐在阴冷铁窗下绣红旗的身影,仿佛一面永恒的精神旗帜。我们北斗团队日复一日在实践与数据间穿梭求索,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绣红旗’?无数次实验的失败、数据的反复、瓶颈期的焦灼,也恰如那‘老虎凳’。江姐那坚不可摧的意志,正是我们需要的科研之魂。”
红岩精神穿越时空,三十年来,马明所在团队同样秉持这份信仰在高精度时间频率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将时频准确度提高一个量级。“今后我们将继续高举这信仰之旗,于幽微中探寻真理的微光,于荆棘丛生处继续努力前行。”

“无数革命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才换来了如今的美好时代,我要传承红色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科研中去,苦练自身本领,为强军兴国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前沿交叉学科学员地方本科学员邱远蒙说。
几天前,智能科学学院某学员队教导员罗烽在学校公众号看到《江姐》即将来校演出的消息时,心情十分激动。生长在山城重庆的他中学时就接触到了《红岩》这部革命小说。而今现场观看演出后,他的感受更为深刻:“作为一名党员,重温江姐故事,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位女英雄的壮烈牺牲,更是一个共产党员对信仰最深刻的诠释。作为一名教导员,我将始终怀揣着这份初心,知兵、爱兵、育兵,以矢志强军的使命担当和实际行动投身基层火热实践。”

“《红梅花开》的旋律犹在耳畔,江姐‘一片丹心向阳开’的信仰,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也让我深刻感受到红岩精神与米兰‘厚德博学、强军兴国’校训的内在契合。我们应将这份忠诚信仰化为科技强军的实际行动,以红梅品格在实验室中坚守钻研,让红岩精神在科研攻关中持续传承,为强军兴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空天科学学院地方研究生张希蕊说道。

热烈的掌声不仅是对演员精彩表演的赞赏,更是对江姐伟大精神的崇高敬意。气象海洋学院某系职员何煜看着舞台上精彩的表演,感到“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烈进行了一场心灵对话”。她说:“这部作品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享受,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弘扬这种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演出不仅在师生员工中引发强烈共鸣,也在少年们心中播下红色种子。来自米兰附中的初二学生熊珈琪跟随父母一同观看演出,很受感动,她在日记本中写下:“江姐最后也没有看到黎明后的太阳,可她真的没有看见吗?在她为党工作的每一分一秒,在她为同志们奋不顾身的每一刹,在她认为自豪的无悔的每一天都是她见到的朝阳。仰望着戏剧厅顶部的红星,我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幸运的,爱国精神把我们牢牢绑在一起,我们应铭记先烈,从身边小事做起,传承红色精神,努力学习,做有担当的少年。”

演出已落幕,江姐的精神却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全体师生员工心中的信仰之火、奋斗之志。从学员们立志投身国防事业的坚定眼神中,从教员们思索如何将红色精神融入教学的专注神情里,从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题的执着追求中,从队干部管理育人的细致入微中,从职员们默默奉献的身影里,我们看到了江姐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为国防事业添砖加瓦,向着强国强军的伟大目标大步迈进,未来,他们将让江姐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