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作者近距离| 葛军谈《外语学习资源视觉呈现设计策略与实践》

在当前外语学习资源愈发丰富却质量参差不齐的背景下,“视觉呈现设计”正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我校军政基础教育学院葛军教授深耕外语教育领域多年,凭借对在线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撰写《外语学习资源视觉呈现设计策略与实践》一书,为资源设计、制作与学习环节的痛点提供解决方案。


本期“作者近距离”,我们请来葛军老师,让他带领我们一同深入探寻其研究契机、核心价值与未来展望。

4048df867e70aa1f4fee52935ed3f017.jpg

图为葛军老师与责编合影

一、您深耕外语学习领域多年,是什么契机让您关注到“外语学习资源的视觉呈现设计”这一细分方向,进而决定撰写《外语学习资源视觉呈现设计策略与实践》这本书?

这要从2009年说起,那年“大学英语”被评为湖南省精品课程。在后续建设过程中,我曾负责课程资源这一块的工作,组织课程团队的老师利用教室设备进行课堂教学实录,并将视频上传课程网站。那时,我就在思考课堂实录形式的视频能否真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后来,“慕课”刚刚兴起时,我们系作为学校首批视频课程建设单位,先后建设了“大学英语口语”“大学英文写作”“大学英语综合”三门在线课程,这三门课程后来都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这些课程的视频在制作层面体现出很好的设计感,学习体验明显好于课堂实录,广受学习者欢迎。在此过程中,我感受到外语学习资源视觉呈现设计对于提高在线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因此决定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


二、在当前外语学习资源数量繁多但部分效果不佳的背景下,您认为本书的出版,能为外语学习者、资源设计与制作人员解决哪些核心问题?

对于资源设计与制作人员来讲,解决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供给与线上学习脱节的问题。直接将线下课堂完全照搬至线上课程的做法忽视了后者学习方式的变化,阻碍了知识传播的途径。本书能够帮助从业者转变视频资源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在线学习的特点,使视频资源为外语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二是资源制作缺乏学理支持的问题,过去往往根据经验制作视频,却忽视了外语学习的规律。本书从二语习得、心理学、学习科学等视角提出了若干设计策略,促使外语学习资源能够真正承载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主要解决的是学习体验差的问题。观看课堂实录视频时,师生互动仅发生在视频中,学习者会有“局外人”的感觉,学习体验较差,无法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刻印象。本书提出的设计策略能够更好地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将屏幕前的学习者融入视频意境中,成为学习的主角。


三、书中提到“知识可视化”为外语学习资源视觉呈现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您认为“知识可视化”在外语学习场景中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书中阐释的“知识可视化”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指的是所有可以用来建构和传达复杂知识的视觉手段。在外语学习场景中,知识可视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能够提高视觉制品与外语知识的匹配度,也就是为特定类型的外语知识选择适用的视觉表征,从而使知识传播效率和效果得到提高,更容易被学习者吸收内化;二是能够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利用可视化的手段可以营造各类接近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配合预设的互动环节,学习者能够产生较强的社会临场感,增强学习乐趣;三是有利于促进学习规律作用的发挥,诸如二语习得、多媒体学习、认知负荷等理论都提出了促进学习的原理,知识可视化能够更加便捷地创造符合这些原理的学习资源,从而加速有效学习的发生。


四、很多资源设计人员在实践中会陷入“为了视觉化而视觉化”的误区,您认为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把握视觉呈现的“度”,避免过度设计而分散学习者对核心知识的注意力?此外,结合本书中的策略,您认为资源设计与制作人员还需要改进的方面有哪些?

对于这个“度”的把握可以从两个点去考量。一个是认知负荷,过于复杂的视觉画面会大幅增加学习资源给学习者带来的外在认知负荷,这种负荷与学习活动无关,会干扰正常的学习认知,造成教学目标的偏离。因此,需要将认知负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另一个是视觉注意,“注意”是语言输入信息被学习者进行处理和吸收的前提,画面中过多的元素会让学习者失去注意的焦点,无法把握学习的方向。因此,应当凸显重点学习内容,淡化次要视觉元素。此外,资源的设计与制作需要考虑在线学习场景的特殊性,比如没有教师的现场指导、缺乏“师生”和“生生”的语言互动、学习时间的不确定等。因此,需要尽可能地将学习指导内嵌在视频中,巧妙预设一些互动环节,提供辅助理解的关键词字幕。视频内容也尽可能基于颗粒化的知识点,避免拖沓冗长的讲解,提高学习的灵活性。


五、随着技术发展,AI生成视觉内容、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您认为这些新技术会为外语学习资源的视觉呈现设计带来哪些新机遇和挑战?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

我认为这些新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外语学习资源的开发制作,势必能够给学习者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和学习体验。第一,有助于创建更加真实的交际情境,解决国内外语学习缺乏沉浸式语言操练环境的问题;第二,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异域文化氛围,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感知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习俗;第三,有助于降低视频资源的制作门槛,进入人人皆可参与的众创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实现针对特定班级的个性化资源定制。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技术发展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对于如何将新技术融入教学过程目前还缺乏足够的学理探索。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等技术或将引发新一轮的外语教育教学变革,知识图谱、人机协同、智能学伴、数字教师、泛在学习、自适应学习等将成为高频关键词,外语学习将变得更加开放、灵活、高效、有趣,教师作为组织者、协调者、观察者、促进者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六、访谈最后,针对读者在实践视觉呈现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您是否有一些好的建议?

我想,学习资源的目的是服务教学、服务学习者,因此建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始终把教学目标放在心里,语言知识的传播是重点,避免只顾视觉层面的炫技而忘了制作视频的初心;二是始终把学习者放在心里,充分了解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境,从能否促进有效学习的角度来审视资源的质量;三是始终把学理支撑放在心里,技术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而是需要通过创造学习规律和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促进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