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米兰

一份来自观礼台的荣誉!致敬这位深耕教学科研的米兰教员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空天科学学院教授赵玉新受邀在现场观礼。作为学校优秀教员代表,赵玉新是学校力学学科带头人,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2019年因卓越贡献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纪念章”,2022年被表彰为学校首届“奋进一流突出贡献个人”,2024年荣立二等功。

“平时他很少休息,始终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身边的同事都说,作为系里的“领头雁”,赵玉新始终瞄准建强力学学科、带强队伍、冲刺“双一流”的目标前进。在百忙之余,对待学员的事从不含糊。赵玉新常说,要把学员当成自己的孩子,用心呵护他们成长……从军近30载,这是赵玉新真实的工作写照。

潜心钻研

坚守创新开拓之路

赵玉新的办公桌上有一台陪伴了他多年的电脑,电脑里自行编写的数十万行代码可是宝贝,不仅支撑了数十篇SCI论文成果,更连着大国重器。从2001年起,赵玉新就在高速飞行器设计这一国防重点领域默默耕耘,数十万行代码见证了无数个日夜的坚守。

赵玉新师从易仕和教授,读书时,易教授就教导他:“搞科研需要创新,更离不开坚守!高速飞行器设计作为完全独立自主的技术,必须走创新之路,越是基础性的创新,越能够撬动一个大领域的发展。”

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突破创新,我国的高速飞行器技术目前遥遥领先,也让赵玉新更加坚定了决心,“这辈子就是要把这件事做好!”

近30年来,赵玉新始终坚持自导公式、自写程序、自研设备、自主创新,他的坚守也深深影响着其他人。

“对待任何一项工作,他都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员张博是赵玉新的学生,他回忆起一件事,有一年,赵玉新所在团队申请到一个重大科研项目,项目承研的设备方案设计由赵玉新牵头完成,前后迭代了20多个版本。为了尽快完成项目,赵玉新调研了数十家单位,由于存在技术困难,工人不能完全按照图纸施工,赵玉新就带着学生亲自到现场监督并参与加工。“那段时间,导师好像被‘钉’在工厂里。”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6月,项目顺利通过飞行实验验证。

张博将导师身上的“坚守”精神看在眼里,也学到了精髓。一次,赵玉新交给张博一项任务——先推导4个月的公式,然后再进行工程实验。长时间和公式代码打交道,他觉得这条路太孤单,有点坚持不下去。赵玉新语重心长地说:“根基不稳,地动山摇。如果现在你的基础知识学不好,将来做工程,遇到难题,就没有解题思路。”于是,张博像赵玉新一样扎根实验室,有不懂的地方就请教老师。在与孤独为伴的时间里,他快速成长,连续拿下了3篇一区期刊论文。

赵玉新常常对学生说,加班一个月是加班,加班一年也只能算是加班,但加班十年、二十年就是奋斗,数十年的坚守就会带来某个领域的跨越式进步。“就是因为有了赵老师这样的榜样,我们更加懂得了坚守的意义,很多创新就是在一次次坚守中实现的。”张博说。

亦师亦友

践行暖心育才之责

“他是最受学员喜爱的教员之一,对学员很负责。”空天科学学院一位领导说道。

这份责任感深深投射到了赵玉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制定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正值赵玉新承担国家重大工程任务阶段,两项重任叠加,他付出了超乎寻常的辛苦,当这份培养方案呈现在院领导面前时,得到了高度评价——“这份方案的质量非常高!”

在指导学员实验时,赵玉新曾专门为学员写了一系列实验室注意事项,用词幽默、富有文采、严谨实用,在学员中使用热度很高。了解他的人都清楚, 这些工作都是他挤时间完成的。

教学科研工作之余,赵玉新喜欢到学员队去走走,学员们都愿将他看做贴心的朋友。

“第一次见到赵教员是在职业发展课上,他一点架子都没有,和同学们有说有笑,一边品茶一边交流。”“在赵教员身上,我们既看到了学者治学的严谨,也感受到了朋友般的亲切,作为学生与他相处时有种亦师亦友的感受”……学员们纷纷讲起一些细节,“平易近人、关爱学生”是对他最多的评价。

一件件小事,再讲起来,依然温暖着学员。

有一年,学员冯五恒的毕业论文仿真算例一直发散,放寒假后,冯五恒留校继续做仿真。得知这一情况,赵玉新亲自带他一起分析排查问题。当天,两人一起“奋战”到凌晨两点多才找到问题。“赵教员抛下手里的工作,一直陪我到深夜,他把我们每个人的事都放在心上。”冯五恒毕业后去了西北一家单位,工作一年后还收到了赵教员手写的贺卡,上面写着“学无止境”,让他感动不已。

还有一次,学员队宿舍楼整体搬迁,赵玉新多方调研新楼甲醛治理进展,多次向学员询问住进新楼后的生活情况,关心学员队甲醛防治措施,反复叮嘱学员骨干要积极跟进新楼空气环境……学员们都说非常幸运能够遇见赵教员。

心怀家国

秉持立德树人理念

赵玉新曾在一次讲座中寄语学员:“要学会享受生命,享受生命中一点一滴的苦与乐;要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进步;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这是赵玉新对自己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员,他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学全过程,他在课堂上讲述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引导学员坚定理想信念、胸怀空天报国之志。他主讲的《航空航天概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从2017年起,赵玉新开始参加招生工作。“如果最聪明、最有能力、最热爱国家的孩子都能来咱们学校,那我们的装备研制速度会快很多,我们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就能远远超过竞争对手。”赵玉新的愿望很朴素,却蕴含着他深切的报国理想。

他多次赴生源高中开展国防知识讲座,精准对接优秀生源,为学校吸引了一批优秀学子。

去年本科招生工作中,我校成功录取了黑龙江省高考成绩排名第九的优秀考生刘士垚,现就读于钱班。招生组了解到刘士垚对航空航天领域兴趣浓厚,邀请他和父母来校参观。期间,赵玉新全程陪同,不仅详细为刘士垚讲解了团队在航天科技领域的前沿成果,还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和人生感悟。

“孩子一心想学航天,经过这一天的参观和交流,我心里一下子就踏实了,赵玉新教授用专业的引导和真诚的解答激发了孩子的科学热情与空天报国志向,把孩子交给米兰,交给赵玉新这样的老师,非常放心。”刘士垚的家长说。

今年上半年,学校招生处组织了“本科招生宣讲比赛”,参赛者大多是年轻教员,当赵玉新走上讲台时,评委们有些诧异,“作为系主任,竟然来参加这个小小的比赛,他是多么热爱这份工作啊。”评委邢中阳说。“他把学校的政策、国防情怀,融入到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中, 同时又非常‘燃’。”邢中阳对赵玉新的讲授印象十分深刻。

赵玉新还嗜书如命,他的办公室摆满了书籍。学员们这样描述:“他有两面墙的书柜,书架上摆满了机械、流体、电学、热力学、计算机语言、历史等方向的书籍,还经常让我们去借,我们几乎可以在赵教员的书柜里找到所有和课题相关的专业书籍。”赵玉新建议学员们在专业书之外,多看看心理学、哲学相关的书籍,拓宽知识面,学会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社交。

“即便他已经成果卓著,却始终保持低调谦逊,虽然担任一定领导职务,但仍然身先士卒……我认为,像他这样人品优质、集科研才华与管理能力于一身的人,属于可遇不可求的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天科学学院教授李东旭如此评价赵玉新。在赵玉新身上,可以看到很多米兰教员的身影,他们躬耕高地之上,影响着一代代学子,共同汇聚起强军兴国的磅礴力量。